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向产业链上游偏移:随着开拓性科学发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国内制造业企业逐步具备了对产业链上游复杂产品的规模化制造能力。中间品出口占我国货物总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从2020年的43.6%提高至2023年的47.3%1。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偏移:制造业产能出海重心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偏移。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呈爆发式增长,大量产能出海到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国家1。
品牌自控策略:制造业品牌出海重心由“贴牌代工”向“品牌自控”偏移。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早期出海阶段大多通过为其他国际品牌代工的方式嵌入全球分工体系,但随着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开始注重自主品牌的建立和控制1。
全球化布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和本地化运营,构建了全球化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网络。例如,中联重科在意大利、德国、墨西哥等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本地化运营2。
技术创新和定制化生产:高端装备零部件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生产商需要根据下游厂商不同的整体方案来完成产品定制化开发设计及生产制造。随着精密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增加,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